8月上旬,朋友圈被一则“年轻人住进养老院”的新闻刷屏了。原来,这是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推出的“多代同楼”陪伴性养老项目,年轻人每月只要交300元的管理费,并且为老人提供不少于10小时的陪伴服务时间,就能够入住养老机构提供的标间,省了租房成本。
试点的养老机构已有两批15人完成陪伴服务,第三批将招募15—20人。至于陪伴服务的内容,可以是参与各种活动,也可以是陪老人聊天、吃饭和散步等。
单就每月300元象征性的“房租”以及10小时的陪伴来看,这样的门槛似乎不高。这引得围观的网友毛遂自荐,表示自己“可以陪老人打麻将,做全能型陪人业务员”。事实上,对于能提供优秀陪伴服务项目,且白天能提供更多陪护时间的申请者,当地民政部门也明确表示会优先考虑。
不过,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入住的资格。从相关报道看,年轻人要想入住养老院,门槛其实不低,包括但不限于:在滨江区工作,有杭州户口或居住证,在杭州无房,大专以上学历,且最好是有医学、心理学、信息化、文化艺术、法律等专业背景。
如此可见,这个项目虽然主打的是养老,但其实兼顾了年轻人安居的刚性需求,而这可能也是项目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——相关报道称,目前第三批招募已经收到了几百份简历。
年轻人陪护老人,就可以免费居住,看似新奇,但其基本逻辑其实挺简单,无非就是以自身提供的陪伴服务,交换房屋的居住权。这样的想法,是不是似曾相识?
很早以前,上海就有过类似的构想——当地的空巢老人提供房间,在沪打拼的年轻人可以免费入住,但需要承担基本的家务并日常陪老人聊天、散步等。不过,由于人员的基本素质难以把控,有人质疑这样可能“引狼入室”,会危及老人的生命、财产安全,该计划最后不了了之。
两者相比较,“多代同楼”项目招募陪护人门槛不低,其实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过滤和筛选的作用,从而有了更好的安全预期与保障。
就事论事,年轻人入住养老院也可能面临一些质疑,比如是否会挤占床位等养老资源、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陪护能力和耐心、相关成本由谁承担等。单从滨江区的个案来看,问题似乎不大:试点养老机构供年轻人居住的是闲置房源,缴纳的管理费大概率可以“平账”。至于能力和耐心等,招募时专业要求与契约化约定都可以作为一种约束,经鉴定不合格的,也完全可以“解约”。
与这些不确定的问题相比,年轻人陪护老人的价值则更需要被看见。按照市场行情,带大阳台、有独立卫生间的公寓月租金少则千元,多则几千,按提供不少于10小时的陪护时间算,每陪护老人一小时价值百元乃至数百元。
聊天、散步就这么值钱吗?这其实凸显的是情感陪护、缓解老人孤独,避免“精神空巢”的价值。与年轻人混住,也是对家庭生活的局部模拟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的情感、精神需求。年轻人带来的活力与人气,才是更为重要的东西。
在国人的观念里,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是一种朴素的价值观,但它的建立依然需要实践养成。有人评论说,年轻人住养老院,也许省下来的成本,最终会换成一张回家的车票。至于“直通养老院,让人生少走30年弯路”的调侃,则不妨当成是一种提醒和启示——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老去,将来住养老院是一个大概率事件,而除了身体强健、物质丰渥,精神、情感上的寄托与疗愈才是“可抵岁月漫长”的关键因素。
当然,交管理费住进养老院,还只是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途径之一。除了这种代际人群的融合式养老,引入年轻的养老服务从业者,用年轻的心态对养老服务的内容进行内涵式提升,或许是一种更务实的选择。
具体可以怎样改造呢?媒体提供的两个案例或许可作参考。
一是北京某养老服务公司的90后管理层,在养老院里引入了短视频、音乐集会等活动,得到积极反馈。其实,“老年人既渴望获得身体上的照料,也希望找到生活下去的目标。他们不想怀揣着‘每天等待’的悲观,日复一日地重复没有改变的生活。”所以,既要把他们当老人精心照护,更要把他们当“孩子”,引领他们感受年轻人的“花花世界”,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,降低心理压力。
二是河南许昌某福利机构26岁的负责人为老人们设立了电竞室。住在这里的一名退休教师说,最开始听着像天方夜谭,连“装备”这个游戏名词都没听过。“结果我们养老院的年轻人,3天就教会了我基本操作,现在我们老年战队每天玩得很开心。”
有人说,换人如换刀。让合适的年轻人进入养老院,大概也可以给行业带来新锐改变吧……
广东哲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21679号 粤公网安备44010502002698号
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65号华宇大厦17M EMAIL:18902327646@163.com
人力资源证: (粤)人服证字[2023]第0104001523号
Powered by 哲明医学人才网.